2015年总结和书单

读前推荐

为什么我们都有贫穷的影子?

试试这篇博客

已经连续5年在12月31号写年度总结了,简单写写今年的收获和感悟。以自己读过的一些书为主线吧,就当是一个书单。

历史

从小历史不及格的我,今年看了好几本历史书。首先作为袁腾飞的粉丝,《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是今年读的第一本历史书,读了一战二战后真正了解了战后的思维;从《全球通史》和《人类简史》中了解了我们如何从猴子一步一步创造了所谓的文化,然后打打杀杀,最后走到现在;从《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知道我们现在也仅仅是经济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循环中普通的一段,只不过披上了各种高科技的外衣;读完《伟大的博弈》你就知道中国股市的样子,和100年前的美国没有什么不大不同。

袁腾飞曾经说过:“学历史有多少用,要看学历史的人。大人物学历史有大用,小人物学历史也许什么用都没有”。我并不是说我现在是个大人物,只是当你慢慢在反思这个社会的时候,历史知识的匮乏确实会成为你前进的瓶颈。原来我认为是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几千年前已经出现了。例如kindle对纸质书的替代,就好似几千年前纸张对竹简的替换,有人对纸质书大爱不已,而有人却埋怨纸质书缺少了竹简那种知识的厚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经济

第一次读经济学的书,应该是郎咸平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他的书能点出问题,但是很少说明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今年读到的《经济学通识》《一课经济学》《经济学讲义》几本书正好适合我这样的人,不懂经济学却想利用它帮助自己提高生活的人。就像之前在经济学通识读后感里写的,学习经济学可以改变自己看这个世界的角度,追求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再为没有必要的事情愤怒,不再受那些故意歪曲现实的专家的欺骗,不再盲目信互联网上的谣言。

看了这些书之后,我买了1万的基金。不是因为我读了几本经济学的书就感觉自己可以在中国股市里赚一笔了,而是要强迫自己养成关注股市的习惯,在脑中建立股市和市场的联系。(我选择基金是银行类的,市盈率在6-8,即便跌也不会大跌,比余额宝的回报多就知足了,不图赚钱。)

管理

在一般人的眼里,学习管理学是为了做一个经理或者老板管理员工,在国人的心理,做管理代表着权利,代表着尊敬,代表着利益。而我却发现做一个管理者并不会给你带来这些。我通过《How Google Works》、《Work Rules》、《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和在唯品会的工作,看到的是对人的尊重、信任,做事的认真合理,是这些给你带来了员工的尊重,全力的合作和期望的利益。人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身份高看你一眼,而是因为你做的事。

很多人希望公司可以封他一官半职,分配一两个手下,期望这样可以锻炼管理能力。其实这个是本末倒置。如果想成为一个管理者,或者说一个核心,应该在不是管理者的时候就做到刚刚提到的品质,让身边的人认可你,即便你没有名分上的职称,但是你已经是大家认可的核心。大家听从你的,是因为大家信赖你,知道相信你才是“利益最大化”。

外包

很久以前,我穿的都是妈妈做的衣服,后来家里再也不做衣服,全部在商店里买。

现在的年轻人,会做饭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顿顿下饭店,偶尔在家做一顿叫情调。

后来去饭店都不去了,改叫外卖了。

我们慢慢开始将自己生活中的那些不划算的部分外包出去。买衣服是因为做衣服花的时间成本超过了做衣服省下来的成本,做饭少了是因为买菜、做饭、清理的时间成本超过了做饭省下来的成本,叫外卖是因为你下楼、走到马路对面、等饭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用这段时间工作换来的利益。当然我这里说的不仅仅是钱,你省下来的时间也可以用来休息,放松也是一种利益,放弃休息也是一种成本。

还有,很多人将车卖了,用拼车软件上下班,省下了买车、维护车、开车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将开车的时间用来了读书(对自己的投资)。

接下来我们还会将什么外包出去?

声誉

在《经济学通识》里举过一个例子,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比原来更在乎服务,因为我们现在用APP打车,如果司机的驾驶技术不好,路不熟或者态度差,我们可以几乎毫无成本的给予一个差评,当这种差评积累够的时候,分配给这个司机的单就少了,直接影响了司机的利益,所以司机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倾向于提高服务。而这之前,我们和司机的关系在下车后就结束了,司机即便提供的服务很差,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司机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类似的还有按摩师、理发师、保洁阿姨、厨师、饭店。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之一。

那么,我们作为工程师,工程师市场现在这么火爆,而且互联网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会不会有一天变成出租车司机,当你投简历到一家公司,同时投过去的是你过去20年所有工作过的公司对你的评价?

目前这套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但是我们已经能感觉到这个圈子小,经常拿到大公司候选人的简历,问问那边的朋友基本都能得到想要的信息。如果这套体系真的建立了,那会不会有更多工程师开始关心代码质量,沟通效率,跨部门服务态度?

对错

我是一个特别有原则的人,是非分明。渐渐却发现连对错都难以分辨,死刑是对是错,同性恋是对是错,限制房价是对是错,垄断是对是错?

我开始质疑自己学到的东西,开始思考书本上的东西为什么是书本上的东西,我们原本是一群猴子,这一切肯定有一个源头,既然没有上帝,那一定是人。那时那个人为这个世界设置的游戏规则真的还适用于现在这个社会吗?我还要继续服从吗?

对与错,文化,法律,公司,爱情,都不过是我们从猴子变成人的过程中编出来的东西,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看上去井然有序,为了让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既然是只存在于脑子中,这一切的改变也就只需要一瞬间。

总结

2015我学会了新的方式看这个世界和自己,2016我希望找到我这个猴子变成人的意义。

更多内容

为什么我们都有贫穷的影子?

试试这篇博客
关于作者
一名软件工程师,热爱运动、英语和美食。希望大家在这里可以享用我的发现!